- Back to Home »
- 飛羽陸鳥 , 高山生態 »
- 岩鷚[岩鷚]@合歡山,玉山主峰,埡口
Posted by :
禎爸
2014/06/30
岩鷚是台灣所有的留鳥中,分布海拔高度最高的一種飛羽,其廣泛分布在歐亞大陸的高山地區,而據推測岩鷚是在冰河時期跨過海峽障礙,從歐亞大陸擴散至台灣地區,成為本地的特有亞種鳥類之一
就在2015年4月單攻玉山,登上玉山主峰的那一刻,內心有一股感動,3952我來了! 除了美麗的視野風景外,更令我興奮讚嘆的是山頂上有一對岩鹨在台灣之巔的石頭上跳來跳去,後方就是氣象台所在的玉山北峰。這驗證了圖鑑上說的,岩鷚是台灣分布最高的一種飛羽。
岩鹨主要分佈於中高海拔地區、森林界線往上區域,喜歡多岩石及短草地的環境,在玉山園區內從海拔3000公尺到玉山頂皆可見。岩鷚常在地上行走覓食,不甚怕人,一般僅見短距離飛行,棲地範圍位於森林界線以上的裸露岩石地帶和空曠區域,多半成群或成對出現,喜食昆蟲、其他小型無脊椎動物和果實、種子等,是一種普遍留鳥。
岩鷚在台灣的許多高山都能見到其蹤影,以下三張即是攝於合歡山武嶺
岩鷚 (Alpine Accentor),屬於岩鷚科的飛羽,為台灣特有亞種鳥種,其體長約12~18公分,嘴喙為灰黑色,基部有明顯米黃色斑塊,眼睛暗紅色,眼圈為白色,過眼線為黑色,全頭、頸、喉及上胸部為鼠灰色,眼下及喉部帶有灰白色斑點。
背部大致為茶褐色至咖啡色,背羽帶有黑褐色連續緃斑,大覆羽末端有白色斑點,連接呈白色翼帶,小覆羽、初級覆羽、飛羽為灰黑色末端白色,下胸、腹、脇為茶褐色,帶有暗色斑紋,尾下為灰黑色,後端帶有白色斑紋,尾羽茶褐色至灰褐色,末端有白色斑點,腳肉色。[資料來源:台灣大百科全書]
2020年5月網路上有位業餘畫家-顥毅,捎訊來說要用我的照片來畫畫,我欣然答應。幾天後他把用原子筆畫好的岩鹨寄給我,真是令人驚豔,連羽毛的特徵都畫得很清楚,很讚!
以下四張照片就有些歷史了,是近十年前的2005年1月攝於南橫的關山埡口清晨,那時的鏡頭為EF 75-300 F4-5.6,那是我第一次記錄到岩鹨
在寒冷的冬天,高高的山上,岩鹨依然活躍的跳來跳去
可惜南橫公路受2009年莫拉克風災影響,目前台20線110K~147.515K(梅山~埡口)路段,145K~153K(埡口~向陽)受損嚴重,現屬封閉管制路段,這些美景短時間內很難探訪了!
最新消息是南橫已於2022年5月全線通車。
相對於岩鹨為台灣分布海拔最高的鳥種,而玉山圓柏則為台灣分布海拔最高樹種,詳見:玉山圓柏@合歡東峰,玉山主峰
延伸閱讀:
玉山圓柏@合歡東峰,玉山主峰
岩鹨主要分佈於中高海拔地區、森林界線往上區域,喜歡多岩石及短草地的環境,在玉山園區內從海拔3000公尺到玉山頂皆可見。岩鷚常在地上行走覓食,不甚怕人,一般僅見短距離飛行,棲地範圍位於森林界線以上的裸露岩石地帶和空曠區域,多半成群或成對出現,喜食昆蟲、其他小型無脊椎動物和果實、種子等,是一種普遍留鳥。
岩鷚在台灣的許多高山都能見到其蹤影,以下三張即是攝於合歡山武嶺
岩鷚 (Alpine Accentor),屬於岩鷚科的飛羽,為台灣特有亞種鳥種,其體長約12~18公分,嘴喙為灰黑色,基部有明顯米黃色斑塊,眼睛暗紅色,眼圈為白色,過眼線為黑色,全頭、頸、喉及上胸部為鼠灰色,眼下及喉部帶有灰白色斑點。
背部大致為茶褐色至咖啡色,背羽帶有黑褐色連續緃斑,大覆羽末端有白色斑點,連接呈白色翼帶,小覆羽、初級覆羽、飛羽為灰黑色末端白色,下胸、腹、脇為茶褐色,帶有暗色斑紋,尾下為灰黑色,後端帶有白色斑紋,尾羽茶褐色至灰褐色,末端有白色斑點,腳肉色。[資料來源:台灣大百科全書]
2020年5月網路上有位業餘畫家-顥毅,捎訊來說要用我的照片來畫畫,我欣然答應。幾天後他把用原子筆畫好的岩鹨寄給我,真是令人驚豔,連羽毛的特徵都畫得很清楚,很讚!
以下四張照片就有些歷史了,是近十年前的2005年1月攝於南橫的關山埡口清晨,那時的鏡頭為EF 75-300 F4-5.6,那是我第一次記錄到岩鹨
在寒冷的冬天,高高的山上,岩鹨依然活躍的跳來跳去
可惜南橫公路受2009年莫拉克風災影響,目前台20線110K~147.515K(梅山~埡口)路段,145K~153K(埡口~向陽)受損嚴重,現屬封閉管制路段,這些美景短時間內很難探訪了!
最新消息是南橫已於2022年5月全線通車。
相對於岩鹨為台灣分布海拔最高的鳥種,而玉山圓柏則為台灣分布海拔最高樹種,詳見:玉山圓柏@合歡東峰,玉山主峰
延伸閱讀:
玉山圓柏@合歡東峰,玉山主峰